近期有很多公司(单位)咨询组委会有关第十六届中国公共关系行业最佳案例大赛参赛方面的一些问题。为此中国公关网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教授,请他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具体内容如下:
1.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相关介绍及影响力?
中国公共关系行业最佳案例大赛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创办于1993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原为两年一届,随着行业的发展,自第十三届(2017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大赛迄今共产生金奖案例215件、银奖案例450件及铜奖、特别奖、各单项奖若干。这个案例大赛是中国公关行业内设立最早、时间最长、延续最好的一项案例评优活动,得到了在华(包括港澳台地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中外知名企业、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以及公共关系专业机构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鉴于协会具有行业管理的资质,此案例大赛的各大奖可谓行业奖、职业奖、专业奖,具充分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本届大赛类别设置与往届相比有调整,是出于哪些考虑?
为了更加符合和贴近当前公共关系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本届大赛共设15个类别。其中有些类别鉴于以往参赛案例过于聚集,做了适当拆分;类别的定位更加清晰,并给出了相关说明;另在行业拓展、专业导向、创新驱动(尤其是媒体变化)等方面也做了重点考虑;结合今年的疫情防控,有些类别(名称)也做了相应的强调。
3.本届大赛奖项设置方面有哪些安排?
(1)评选大赛的金、银、铜奖。本届大赛每个类别原则上设1个"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金奖可空缺,空缺名额不转入银奖,但每个类别最多产生2个金奖。
(2)评选大赛组委会的特别奖、单项奖等。该奖项由组委会直接提名产生,旨在表彰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表现突出的案例。
4.本届大赛的评审程序是怎样的?
本届大赛采用"三审制",即严格通过组委会初审(材料资格审核)、分组分类评审和评审会终审三个环节产生最终结果。大赛评委人选主要由协会几大专业委员会(学术、行业、企业)推荐产生,并适当邀请部分媒体专家参与。每届大赛评委人选均有一定幅度的调整,以免固化,有利益冲突者回避。
5.本届大赛有什么评审原则/标准?
首先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其次借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世界最佳公共关系案例金奖大赛"的评选方式,结合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趋势,按专业性、规范性、导向性、创新性等标准进行评审。
6.历届大赛的获奖案例会如何利用?
获奖案例将提供给高校公关专业作教学使用,或推荐给央企、政府的外宣部门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还将用于专业书刊媒体的发表予以推广宣传。